首页她影像她学院 > 想让内景古装人像有温度有故事?这份教程快来查收!

想让内景古装人像有温度有故事?这份教程快来查收!

色影无忌她影像
时雨
黄斌
2023-05-26

众所周知,白棚内景人像因为场景的简洁,不会将完整的生活情境还原到方寸的背景纸中,在普遍印象里时尚感会多于氛围感,从而让模特与观众产生了距离,很少会和故事感联系在一起。但我发现白棚内景的简约感,与古代仕女图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这些仕女图在勾勒环境的时候,往往只需要描绘出关键的环境特征,就向我们清晰地展现出画中人当时的生活风貌,让观众透过水墨仿佛可以看到画中人的嬉笑喜乐。所以,这次我选择了以刘松年的《宫女图》和李嵩的《听阮图》为参考,进行一次白棚内景创作尝试。

李嵩《听阮图》

刘松年《宫女图》

一、置景与灯光

在这次创作拍摄中,我想尝试两种不同风格的照片。一种希望通过低饱和弱光影环境塑造更接近国画感的照片,同时尝试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让一个模特分饰两幅画中的七位仕女,并通过后期还原她们在同一场景下的生活互动;另一种则是加强环境与人物脸上的光影来塑造早年古装正剧风格的照片,并通过留白来突出人物本身的动作神态。

由于背景纸空间有限,在置景方案上,我选择参考单人仕女图的绘画风格,只放置与当前人物相关的道具,来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动作逻辑。譬如在《宫女图》中,居中的女子新绣了纹样,正看着居左的女子摆弄试衣,而居右的侍女则是持扇侍立在旁,眉目含笑,辅以两三棵树、三两丛花,春日里女孩子交流女红的情景便跃然纸上。经过分析拆解后,居左的女子我选择放置下她坐的垫子,居中女子则是桌子与针线,居右侍女背靠着小树林,所以在她身后放置了一棵芭蕉树。而通过画面中的树林与花丛来看,我选择在人物脚下或附近放置草皮来侧写人物所处的环境。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拍摄《听阮图》也是同理,同时为了使仕女同屏出现在照片中,各人物之间、人物和环境之间更有连接和呼应,我在最后又单独拍摄一张在后期可能使用到的素材图备用。 

灯光方面根据风格的不同,我先后拍摄了两种不同光效下的原片。偏国画感风格的原片我采用的是较为均匀的软调灯光,主光源是人物左前方的一盏搭配了四角柔光箱的常亮灯,同时在人物的右侧方,我布置了一盏搭配球形柔光箱的常亮灯,亮度调节到让人物的暗部细节都能被清晰地拍出来但又不会压过主光源的程度,同时用功率稍小搭配柔光箱的常亮灯单独打向背景纸,弱化背景纸上的明显阴影,一个三常亮灯组成的国画风灯阵就完成了。 

与工笔画风格中式古典摄影不同的是,这样的布光思路具有一定的影调,可以保留光的方向感,使人物和环境仍然保持着立体度和空间感。因为我们在看多人群像类的仕女图时,可以发现虽然没有像西方油画那样清晰的光影和透视,但透过图片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人物在空间中与环境的交互,而正是这种微妙的立体感让画作有了生命和温度。我在拍摄的时候,也是希望通过对灯位以及亮度的控制,来模拟出这种鲜活而柔和的故事感。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而偏古早正剧风格的原片在置景不变的情况下,我采用的是相对来说较为强烈的硬调灯光,用以加强人物的立体感和环境的空间感。主光源仍然是一盏搭配了四角柔光箱的常亮灯,但是常亮灯的位置相对于国画风的灯位,更偏向人物左侧,在人脸上打出明显的光影变化,让光的方向更加清晰,同时降低右侧柔光球的亮度到刚好能看到人物阴影处的细节即可。打向背景纸的柔光箱换成标准罩,同时调整光路从上到下打向人物脚下的位置,在给人物打出逆光轮廓的同时,使地面和背景由于亮度差而区分开来。

这样的光线搭配上白棚的大量留白,会呈现出一种博物馆文物活了起来的效果,向你展示她们素日里嬉笑怒骂的生动感,一种无需红墙灰瓦却能得见庭院,无需绿茵满地仍能目眺山水的鲜活感。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二、拍摄角度选择

在第二种灯阵下,由于本身有灯光带来的空间感,拍摄角度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所以拍摄角度的选择难点主要是在于国画风的灯阵上面,因为本身光影过度非常柔和,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多在纵向上调整我们的机位,来强化环境与人物的立体感。

· 相机与人物持平:相机与人物持平的时候空间感最差,这种机位一般用来描述情境或者人物身份,比如人物试衣、侍奉茶水等。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 相机略高于人物:相机略高于人物的时候会展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度,同时这个角度下的人物会有一种被凝视感,而正是观众对于人物的凝视关系,使被凝视者显得生动和鲜活。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 相机远高于人物:相机远高于人物的时候即使环境中的光影非常薄弱,但由于人物的透视明显,仍然会给观众强烈的空间感。这种机位下,即使不给人物搭配非常能展示身份或者情境的置景,仍然能产生一种类似于正在播放的故事被按下了暂停键的真实感。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 多人同屏拍摄机位:在拍摄多人同屏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物之间会有相互的位置和透视关系,我选择了参考原图画师的观察位置进行拍摄。 

在拍摄《宫女图》的时候,能感受到画师应该是在略高于居左女子的位置,向右看向三位女子所作。所以在实拍的时候,我将一个圆凳放在场地的左侧,站在板凳上并让模特分三次站在拍摄区域的左中右三个位置,进行拍摄。 

而在拍摄《听阮图》的时候,可以看出画师的观察位置更高,四个人物在纵向上的相对位置更远,所以我选择站在木工用的人字梯上面,让模特分别站在拍摄区域的四个角上进行拍摄。

三、后期思路

由于尼康Z 5的RAW原片色彩非常柔和,在转档的时候,我只需要调整基础面板提亮整体和暗部,并进一步降低光比,白平衡往蓝绿调偏移,去掉画面里过于浓郁的黄红色彩,让画面整体氛围显得清雅克制,就可以进入PS里进行磨皮和风格化调整了。

使用PS进行磨皮、提亮和均匀肤色一系列常规调整之后,我们得到了下图。其实从图片本身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我觉得它还是差了点国画的韵味在里面,于是我找到了一张宣纸纹理的素材,分三个图层进行了叠加和强化,就得到了一张影调柔和、人物突出的国画风成片。

古早正剧风格的原片转档和国画风的转档设置以及PS中的磨皮以及均匀肤色的操作几乎一致。区别在于磨皮操作后,需要加两个曲线图层,一个S曲线强化高光和阴影的反差,另一个曲线让高光偏蓝偏青、阴影偏黄、黑色偏青,模拟古早正剧的色彩效果,再叠加上跟国画风类似的宣纸纹理素材就完成了。 

最后,就请大家一起欣赏下本次拍摄的成片效果吧,整体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希望大家也能多多上手,尝试拍出有温度有故事的古装人像作品。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5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尼康Z 5 光圈f/2.2 快门1/4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尼克尔 Z 50mm f/1.8 S

内景(1)
棚拍(27)
室内(22)
古装(8)
人像(1525)
故事(80)
技巧(271)
教程(56)
猜你喜欢